历时半年,宁波政协深研“文化”
周霜 滕艳芸
联谊报讯 无文化,不城市。海洋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老外滩、鼓楼、天一阁……宁波的文化精髓是什么?这座港口城市如何进行文化赋能?
近日,宁波市政协举行常委会会议,围绕“提升港城文化影响力”开展专题协商。市委副书记、市长汤飞帆听取委员们的调研成果并表示,港城文化是宁波城市的底色和个性,要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宁波文脉,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港城文化“勇立潮头”。
为高质量开展课题调研,市政协专门成立课题组,50多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自3月开始,先后30多次进行实地走访、现场座谈,聚焦宁波港城文化建设“有什么”“缺什么”“要什么”“怎么干”等问题,深入调研,广谋良策。
会上,4位委员代表课题组发言。 市政协社科界别课题组呼吁,旗帜鲜明地把“打造独具港城文化魅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宁波的文化发展总目标,不断提升港城文化软实力。“尤其要激发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引领力,凸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辐射力,提高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创新力,增强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吸引力。”
市政协向公众发放的“你眼中的宁波文化地标”问卷调查显示,除天一阁、东钱湖外,其他地标认可度都在50%以下。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课题组提出,以大格局谋划项目,重点布局几个港城文化地标集聚群;以超常规推进建设,补齐短板、弯道超车;以创造力赋能地标,推动“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转型。
九三学社市委会课题组建议,进一步明确港城文化标识,增强辨识度,加强港城文化研究,提高“含金量”,创新港城文化表达,提升影响力,丰富港城文化传播,扩大覆盖面,让别具一格、形象鲜明的宁波更加深入人心。
“聚焦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聚焦新品打造,丰富体验业态;聚焦新型营销,强化立体宣推;聚焦能级提升,引入专业力量。”市政协文艺界别课题组提出,强化以文旅产业为先导和牵引的服务业,使其成为城市新阶段、新一轮发展的主动力,成为推动港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支撑。
汤飞帆充分肯定政协调研站位高、分析透、研究深、建议实。他表示,要致力构画港城文化图谱体系,挖掘提炼港城文化内核内涵。致力塑造港城文化标识体系,打造传世精品。致力壮大港城文化产业体系,做好跨界融合文章。致力革新港城文化传播体系,找到出圈的流量密码。致力提升港城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扩大优质文化普惠面。致力完善港城文化推进保障体系,合力推动港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市政协主席徐宇宁说,提升港城文化影响力功在当代,惠及长远,需要系统谋划,做好精细“大文章”、布好长远“大棋局”。深化思想认识,合力唱响港城文化“协奏曲”。市政协将积极协商建言,持续调查研究、跟踪监督,助力提升港城文化“软实力”,竭力夯实港城文化“硬支撑”。
本报记者 周霜 通讯员 滕艳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