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汤畲红绿”精品带,又美又富!

  联谊报讯 “我们将村内废弃的牛栏,改造成集研学、休闲、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竹创工坊,今年2月以来,已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有力推进了共富。”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小忠民族村党总支书记程卫星高兴地说。

  近年来,遂昌县着力打造“汤畲红绿”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精品带,东起妙高街道古院民族村,西至石练镇淤溪民族村,总长25公里,涉及4个镇(街)30个行政村,其中27个为民族村,是遂昌畲族群众最为集中的居住区,人口占全县畲族人口的70%左右。

  精品带立足产业培育、文化融合、生态保护,借助城市更新、未来乡村建设、重点工程推进等契机,促进茶叶、竹笋等传统产业提质扩面,保障沿线各族群众收入稳中有升。同时,探索“畲家农场+”“研学+”“数字+”等新模式,培育民族乡村新业态。双管齐下,成果丰硕,今年上半年,遂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排名前10的村庄,精品带沿线村庄占了7个。

  三仁畲族乡是遂昌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所有行政村都分布在这条精品带上。8个村抱团注册成立小畲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签订“山海协作”订单,以网络直播、电商运营、山海协作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900多户村民增收100多万元。

  精品带的大柘镇大田民族村,推进以“茶创”为主题的云上茶歇、树屋式茶宿、茶海绿道、茶文化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实现农文旅网融合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多年居全县第一。

  遂昌坚持项目、资金向民族乡村倾斜,近3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亿余元,精品带沿线交通、水利、文旅、通讯及数字化等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标。目前,沿线有12个村庄创成A级景区村、14个村庄创成花园乡村、19个村庄创成新时代美丽乡村,还建成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工作室、展陈馆等10余个。“汤畲红绿”还带动了汤显祖文化、好川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融合发展,有力推进了共同富裕。

  通讯员  李香梅  本报记者  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