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畲乡未来乡村样板

景宁政协献智聚力

  联谊报讯  大均村,“两山夹一水”的独特自然风光,饱含畲族风情的人文景观,处处点缀“中国畲乡之窗”的美丽画卷;大漈村,拥有古寺、古树、古廊桥“三古荟萃”的美誉,正着力打造人文历史、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富有情怀的“古韵风情小镇”;伏叶村,坐落在美丽的瓯江支流小溪之畔,是全县首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村、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以一个个未来乡村试点村为缩影,景宁畲族自治县深化“千万工程”,立足山区所有、现实所需、群众所盼,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为更好助推未来乡村建设,日前,县政协围绕“聚力‘共富共美共享’ 打造县域未来乡村建设‘景宁样板’”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等面对面交流,共商如何将“优势”转为“胜势”,打造具有景宁辨识度的未来乡村共富共美共享新样板。

  “产业振兴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立足乡村最美底色,做强乡村产业,促进共同富裕。”县政协委员、东坑镇党委副书记吴希斌建议,全县域统筹考虑,打造未来乡村连片发展试验区,形成优质化、差异化的特色乡村品牌,持续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县政协委员、县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任惜春提出,要借助畲乡网络文学村的强势“出圈”,引导社会文艺力量和艺术家参与未来乡村建设,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文化发展格局。

  县政协委员、华企正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瑜结合调研提出,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壮大社交电子商务、直播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强与数字平台和自媒体知名博主合作,助力乡村文化旅游推广和特色农产品推介。

  县政协委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部副主任李烨认为,人才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要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将留住人才与其作用发挥统筹考虑。

  “要摸清保留重点村落历史文化、生态、产业等特色资源信息,实施精准招商。”县政协委员、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购书中心副经理徐慧芳从招商引资角度提出建议。

  现场,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产业融合、文化赋能、数字化建设、人才培养、电商发展、项目招商等一一作了回应,大均乡、大漈乡作创建工作经验交流。

  县政协主席张峰表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持续关注助推,广泛凝聚共识,提出更多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打造县域未来乡村建设“景宁样板”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张蓓 本报记者 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