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申办筹办历程
杭州政协纪实作品《天作之合》首发
汤媛媛
联谊报讯 “心心相融,@未来”的杭州亚运主题口号是怎样诞生的?名为“潮涌”的亚运会徽和“向前”的亚残运会会徽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杭州市政协组织编撰的《天作之合——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申办筹办工作纪实》举行首发仪式,迎接亚运盛会的到来。
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一场重要的国际综合性体育文化盛会、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记录这段共襄盛会、共创传奇的历史,对于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对于讲好杭州故事、传播杭州形象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市政协积极推动文史工作创新发展,首次探索采用纪实文学形式编撰图书。从2022年提出编撰构想,到图书出版发行,历时一年多。全书共分八个章节、24万字,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主线,生动记录了杭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动亚运会、亚残运会申办、筹办的精彩故事。
会上,相关人员分享了心得。“当艾哈迈德亲王宣布杭州申办成功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都落了地,在场的人员不约而同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前排的人展开了一直握在手里的五星红旗,其他人拿着手中的小红旗不停挥舞。”杭州文广集团双语主播、导演,申办工作亲历者陈永馨说,“这个瞬间,让我一生铭记。”
“2018年1月,杭州亚组委向海内外征集本届亚运会的会徽设计方案,我们在第一时间就确定了参与设计应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亚运会会徽设计者袁由敏介绍,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筛选出象征浙江人进取精神的“勇立潮头”和象征体育竞技逐浪精神的“钱江潮水”,以“潮涌”作为视觉符号展开了设计。
“采访写作的过程是艰苦的,杭州亚运会广大申办筹办工作人员的无数感人故事在激励着我,广大市民迎接亚运的热情在鼓励着我,让我越来越进入顺畅的写作状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书撰稿人孙侃有感而发。
杭州出版集团董事长陈波认为,成功编撰出版一部描述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申办筹办的纪实图书,对杭州这座城市、对整个文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场恰逢其时的天作之合。
会议现场还向杭州图书馆等单位及读者代表赠送首发新书。
本报记者 汤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