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而聚焦 微而有道 微而见效
余姚政协“委员微协商”田间街角结硕果
周霜 朱红良 蔡菲
□本报记者 周霜 通讯员 朱红良 蔡菲
“咱们的直播带货基地建设经费有着落了!”这几日,余姚市四明山镇党委书记叶文溢心里畅快,走起路来一阵风似的,“云上农物·共富工坊直播基地建成,那可就打开了四明山货销路的另一扇窗啊,市政协‘民生议事堂·委员微协商’着实帮了大忙!”
河姆渡镇体育场地设施更新、大隐镇尚书公园改造提升、黄家埠镇上塘村设立义务消防救援队……不少镇(街)干部、群众和叶文溢一样,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系列民心工程,都申报了2023年度余姚政协“委员微协商”专项资金补助,共计200万元。
自2022年起,余姚政协积极推进“民生议事堂·委员微协商”平台建设,不断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既出妙招、谋资金,又搭桥梁、凝共识,全方位助推“一村一实事”在田间街角开繁花、结硕果。
“‘微协商’微而聚焦、微而有道、微而见效。”市政协主席陈长锋道出初衷和目标,“要把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梳理出来,每桩每件办深、办细、办实。”
为确保活动开展横到边、纵到底,余姚政协采取主席联片+界别进镇+委员和新乡贤帮村工作模式,327名委员全部编入片区。每年精选“微协商”议题30项左右,目标一经锁定,委员们立即启动“奔赴之旅”,沉下去“联”,贴上去“商”,融进去“创”。
“陆埠镇农贸市场亟需升级改造。”“梁弄镇困难残疾人居住环境有待改善。”“四明山区域特色农产品如何破解销售难?”……在繁华喧闹的市井,在遥远崎岖的深山,在万物萌发的田头,在机器嘈杂的厂区,委员们累计收集民生需求线索1000余条,用智慧打造政协履职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
在“微协商”的助推下,临山镇邵家丘村升级数字化治理平台模块功能,打造“临距离”网格服务品牌,真正实现村民沟通零距离。同时,深入开展“道德银行”建设,平台加入志愿者招募和道德积分兑换模块,道德立村理念蔚然成风。
在阳明街道,“民情诊所”大名鼎鼎。委员们在街道设立总所、各村社网格设立分所,开发“民情诊所”微信小程序、开设“网上民情直通车”,设立24小时民情热线。
市政协委员张弘弢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定期在“民情诊所”线下坐诊。“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既要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服务,又要关注社会变化与需求,把更多民情及时上达。”
孜孜以求,必有所获。
“将河姆渡文化、四明山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唐诗之路山水文化有机嵌入到品牌之中。”“拓展市域内外和线上线下的知名度。”“加强农技指导,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瞧,“四明臻货”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来了一群特殊的“顾客”,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边参观边建言。
头顶烈日,脚踩球鞋,委员们把阳明街道的城中村走了个遍。“违章搭建要妥善处理。”“改造规划要适度超前。”“城中村要有现代城市发展的面貌,也要有村落的独特韵味。”……这些真知灼见被充分吸纳,渐成现实。
“环境干净了,空气也清爽了!”陆埠镇干溪村5座公厕改造改出了群众一片叫好。干溪村党总支书记章建奇说,委员们围绕“新农村公厕改造”开展“微协商”,市政协又帮助落实资金25万元,顺利推进工程。
“委员微协商”活动有声有色、见心见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续两年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支持政协助推民生实事。
在“委员微协商”助力下,大岚镇华山村探索出由村经济合作社进行公司化运作模式,谋求农产品更广阔的销路。政协安排专项经费15万元,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和社会资本40万元注册成立公司,并进入实体化运作。
四明山镇村级消防站建设项目需资金50万元,政协安排专项经费5万元,撬动部门资金和乡贤捐赠45万元,推动项目落地。
去年以来,“微协商”专项经费撬动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陈长锋说:“这种不断激活,呈几何式生发的力量,最可贵、最了不起!希望通过协商聚识,更多部门资金、社会资本投用改善民生,产生‘滚雪球’般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