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政协工业设计委员工作室热聊

以智提质 设计赋能

  联谊报讯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途径。日前,义乌市政协工业设计委员工作室里掌声阵阵,一场围绕“以智提质、设计赋能”的政企微协商火热进行,连续热聊了4个多小时。

  “36计不如设计,深情厚谊不如创意,天设地造不如创造。”市政协委员、丽挺衣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洪鸣认为,工业设计要走进市场、跟市场结合。“平均每1元设计研发投入可以带动108元的销售产值,工业设计是以小投入撬动大收益的支点。”

  “力天电器年产电蚊拍1000万支,年产值最高1.4亿元,我们企业从传统行业中突围靠的就是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市政协委员、力天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虞振刚以自己的企业为例提出,要解决同质化竞争,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

  义乌市帽业行业协会会长朱智慧建议,用好宋韵文化资源,用文化赋能工业设计。

  义乌市跨界园董事长龚建卫认为,要通过数字化平台更加精准地掌握义乌小商品的销售情况,推进企业、品牌方和设计公司的深度合作。

  市经信局局长朱金弟一边记录,一边回应,下一步将围绕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通过数字化平台,精准对接供需两侧的设计需求,实现设计公司和制造企业双提升,更好推动义乌工业高质量发展。

  “与部门一把手面对面深度交流4个多小时,很有价值!”市政协委员、新业电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楼利进收获满满。

  工业设计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精准摸排群众需求,推出“爱上设计”主题沙龙系列活动,并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设计进市场”“设计进千企”“学呗大讲堂”等活动10余场,累计服务企业200余家。

  今年初,该工作室召集人陈飘与工作室成员深入调研企业200余家、商户100余家、高校20余所,采访设计师50余人,发放问卷300多份,在市政协全会期间作大会发言《关于推进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建议》,获得市委书记批示肯定。

  “工业设计是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陈飘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委员工作室的专业优势,根植市场,服务企业,为建设全球小商品创新策源地提供强大的创新驱动。

  通讯员  余超  本报记者  董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