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擦亮中医药产业“金名片”

温州市政协开展专题协商

  联谊报讯  温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如何擦亮这张“金名片”?近日,温州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活动,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开展专题协商。

  “中医药产业发展”是今年市政协的重点协商课题。为开好这次协商会,市政协成立调研组到乐清、瑞安、泰顺、苍南等地开展调研,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会上,调研组成员、政协委员围绕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提升中医药服务等献智献策。

  省政协委员、浙江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陈秋夏认为,温州中药资源丰富,但标准化药园建设滞后。她建议,强化科技支撑,制定相关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提升温产中药材生产能力。

  “温郁金是瑞安种植的特色中药材。”瑞安市政协副主席王文光说,要立足“温六味”种植资源优势,加强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永嘉医派’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意义重大。”市政协委员、鹿城区卫生监督所机动应急科科长郑玮认为,要进一步挖掘“永嘉医派”医学和文化价值,推动中医药产业特色发展。

  市政协委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后勤处公共卫生科科长陈建建议,将中医药膳产业列入温州市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中医药膳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

  “对中药材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管理。”苍南县政协委员、浙江华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萧云南建议,整合各级监管部门、中药企业和相关机构的追溯信息,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对中药材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追溯。

  市政协委员、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薛继雄提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招引与培育激励机制,扩大基层招聘、定向委培等举措,加快补齐人才缺口。

  “此次协商调研深、切题准、举措实。”副市长王振勇表示,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提升群众健康生活品质。

  市政协主席陈作荣说,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注重产业规划、提升产品质量、推动科技创新,擦亮温州中医药产业发展“金名片”,助力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

  通讯员  李北老

  本报记者  陈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