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97个数字职业新鲜出炉
据新华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数字职业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将对就业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吴礼舵介绍,最新修订的职业分类大典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
从产业分布看,大部分数字职业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业领域,如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领域,如智能楼宇管理员、互联网营销师;还有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领域,如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大数据报告》显示,部分数字职业的薪酬水平较高。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年薪中位数为48.7万元,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数字职业分别是信息安全测试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巨大。
数字平台的兴起为数字职业发展提供了阵地。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表示,在数字平台的产业链上衍生出了人工智能训练师和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数字新职业,为分布在县域和偏远地区的自由职业者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玮说,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设计、增材制造、机器人工程技术等是浙江省着力发展的主要产业,这些数字职业在浙江需求较大。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需求预测(2021年版)》显示,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总量将达235.5万人。
专家认为,标注数字职业从宏观上来说,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数字技术创新;从微观上来说,有利于减少行业间人为壁垒,构建行业人才流通和评价标准。
数字职业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不少受访者表示,当前数字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业内专家建议,未来可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外聘专家授课、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等方式,将教育教学与实际岗位、工作场景结合起来,实现产教融合。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教授、云家园县域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宁连举建议,大力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加速推动构建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前瞻性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协同感知物联网;同时,打通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推动数据生产、采集、加工、传输与交易的便捷化、市场化,为数字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