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政协“民生议事堂”有“五度”

  联谊报讯  2022年,缙云县政协建好用好“民生议事堂”,共开展活动38场,参加委员254人次,参加界别群众219人次,提出意见建议249条,进一步强化“五度”特色,用议事“小场景”撬动民生“大幸福”。

  议题选择有“温度”。大源镇永安溪原先照明设施不完善,对群众夜间活动造成一定影响。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该镇将“永安溪夜景亮化”纳入“民生议事堂”协商议题。协商活动之后,去年7月,亮化工程完工,结束了大源至高畈段夜间没有路灯的历史,并配套完成生态绿化工程,点亮了群众的夜生活。

  选准、选好课题是开展高质量协商议政活动的基础。县政协坚持走实群众路线,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广泛收集协商议题,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一线倾听民声民意,议百姓事、办暖心事。

  平台建设有“刻度”。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崇贤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七里乡因地制宜探索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去年,县政协探索创新“民生议事堂+” 模式,将七里乡“民生议事堂”平台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贤馆相结合,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积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为推进平台建设规范化,县政协多次召开专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现场交流会,由“一名主席(副主席)+一办八委负责人”分别联系指导乡镇(街道),成立 18 个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根据“分工负责、民情联络、统筹联动、成果转化”四项建设目标要求,落实“有统一标识、有明确场所、有清晰制度流程、有协商计划、有考核评价机制”的“五有”建设标准和相关基础制度,高质量建好用好“民生议事堂”。

  调查研究有“精度”。五云街道委员履职小组围绕“推进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提升居民安全感幸福感”主题,组织建设局、发改局、自然规划局、供电公司座谈,深入辖区内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实地走访,广泛倾听部门负责人、物业(业委会)、业主代表的声音,形成精准有效的意见建议。

  协商议政的全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民生议事堂”活动开展前,各乡镇(街道)委员履职小组围绕协商议题,成立由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调研组,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壶镇镇委员履职小组还围绕校企合作、产能融合等主题,形成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发现收集问题、委员会客厅沟通交流问题、“民生议事堂”协商解决问题的全流程闭环。

  活动开展有“深度”。去年9月,在缙云最南端的大洋镇环湖村,一场围绕“一只美人腿(茭白)、一朵杜鹃花、一间环湖屋”的“民生议事堂”活动开始了,与会人员共同为大洋镇农旅融合建言献策。大洋镇将“民生议事堂”活动与县委组织部“我在缙云有个村——寻找乡村共富合伙人”活动紧密结合,将该镇环湖村首批签约的“共富合伙人”作为“议事合伙人”,纳入“民生议事堂”参与建言献策,真正发挥“1+1>2” 的作用。

  在“民生议事堂”活动开展中,县政协以委员履职小组为基础,广泛邀请专家学者、党代表、乡贤、行业带头人、商会会长等参与协商议事。同时,创新活动组织方式,将“会场”搬到“现场”,拓展“线上+线下”“面对面”“云会议”等方式,切实增强协商活动的“深度”。

  成果转化有“力度”。胡源乡委员履职小组通过开展“打造红妆婚嫁产业基地”“民生议事堂”活动,助力打造“爱在胡源·把喜气带回家”特色品牌,促使当地成为县民政局婚姻登记颁证基地,并建成全县首个婚俗主题博物馆。双溪口乡委员履职小组围绕葡萄产业发展开展“民生议事堂”活动时提出的举办节庆活动、加强电商宣传、发动乡贤营销等建议,为当地群众打开了葡萄销路。壶镇镇委员履职小组围绕“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民生议事堂”活动,推动该镇与中国计量大学党委签订校地党建共同体……

  “民生议事堂”活动开展后,县政协及时汇总整理协商意见建议,形成协商成果,对有代表性、普遍性或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进行“跟踪看”“回头看”,让协商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

  通讯员  刘红萍  本报记者  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