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情画意”,到农民增收、基层治理……

柯城政协“百事可成”协商品牌成效多

  联谊报讯  “天黑下去,仍有人暗夜里吟出秋日长句;土地适时长出诗歌,在大河拐弯处……”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西村“农民诗”创作培训班结业式上,村民余元峰吟诵着他精心创作的诗歌,为余西的金秋增添了一抹诗情。

  这抹诗情散发丰收的气息,蕴含政协的味道。今年以来,柯城区政协扎实推进“民生议事堂”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民生实事项目深入开展协商交流,持续擦亮“柯城议项·百事可成”协商议事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今年9月,区政协立足柯城实际,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题,组织开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专题协商议事月”活动,共举行议事活动21场,市、区政协委员参与246人次,专家、乡贤、群众代表等参与215人次,105条意见建议得到吸收采纳。推动开设余西村“农民诗”创作培训班,正是其中一项履职成果。

  “农民诗”的故事,要从与余西村一溪之隔的余东村说起。余东村“农民画”品牌经过多年打造,已成为柯城区的一张文化“金名片”。与此同时,“农民诗”创作在余西村渐渐兴起,成为深受村民喜爱的文化活动。去年10月,余西村“农民诗”基地成立,与余东村“农民画”品牌遥相呼应、优势互补。

  为进一步助力余东余西“诗画联盟”品牌打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区政协在前期多次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持续深化推动。活动中,“加强对‘农民诗’创作的指导培训”是村民们说得最多的。

  相关协商活动后,关于开展“农民诗”专题培训的建议迅速得到部门单位采纳落实——市农业农村局、市作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农民学院在余西村联合举办“农民诗”创作培训班,中国作协会员、《浙江诗人》副主编冰水应邀到场授课。课程干货满满、村民收获多多,让大家直呼“解渴”。

  带着余东余西的“诗情画意”,步入姜家山乡三山村,这里绿树成荫、碧水潺流。近年来,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山村采取村级物业经济联盟的形式探索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占地15亩的一期项目正有序推进。

  走进村里“协商驿站”,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园产业赋能共富”的协商活动正热烈开展。

  “姜家山乡紧邻衢州市高铁新城、市农商城,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准确定位目标人群,进行精确圈层营销。”“以后,三山村的人气会越来越旺,村里停车、住宿、娱乐等相关配套设施要尽快‘跟上趟’。”……活动现场,真知灼见不断传来。

  这场持续近3个小时的协商活动后,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优势作用,积极牵线搭桥,推动衢州颐高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与三山村达成合作,为创业园在招商、运营、仓储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

  心系发展建诤言,情牵民生献良策。花园街道新姜村入村隧道经常出现积水问题,在“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活动后,相关部门及时落实解决,村庄“发展通道”更畅通了;府山街道“民生议事堂”活动积极助力外卖行业发展,推动广大青年朋友就业创业、增收致富……一个个好点子、好建议竞相涌现,一个个事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推动解决。

  区政协主席叶美峰表示,接下来,将着力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持续深化推进“民生议事堂”、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三位一体”建设,努力打响“柯城议项·百事可成”协商议事品牌,进一步促进协商成果转化落地,以履职实效助力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  杨祺  本报记者  何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