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沈家门渔港“十里繁华”

普陀区长与政协委员共谋良策

  联谊报讯  沈家门渔港印刻着普陀光辉的记忆,是舟山普陀的文化标识和城市名片。但近年来由于特色产品较单一、地标招牌不够响,沈家门渔港的文旅价值及承载潜力没有得到有力的释放和足够的转化,制约了普陀打造“现代海岛品质大花园”、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步伐。

  为了合力破解瓶颈,近日,普陀区政协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区委副书记、区长徐炜波,区政协主席夏凯慧与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围绕高品质建设沈家门渔港公共文化空间、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面商良策。

  “特色街区的形象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和对外交流窗口。”区政协委员周意红建议,选择沈家门渔港小镇“一港五区”中的“渔港度假区”(普陀湾核心区半升洞片区),打造“沈家门渔港民俗街”品牌特色街区。

  区政协委员黄昆明呼吁,深入挖掘渔港埠头文化,让埠头成为渔港的一张“活”名片。

  区政协委员赵园园提出,新建渔港博物馆,使之成为普陀区展现文化自信的窗口、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和海洋旅游新打卡地。

  “我们能不能谋划打造一个主题鲜明的东方文化生活核心区?”区政协委员胡刚从构建渔港文化生态出发,建议发展“夜宿渔都”文化,以“逛吃渔都”为载体,打造“活力渔都”品牌,营造“玩在渔都”文化氛围。

  区政协委员顾颖建议,加大老城区公共体育和文化场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加大青少年体育锻炼场所比例。

  区政协委员冯和平认为,普陀应注重培育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文化标识,做浓“沈家门渔港风情”,彰显普陀海洋文化魅力。

  会上,区委宣传部、区住建局、区商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了针对性回应。

  徐炜波边听边记,与大家交流探讨,他点赞,“请你来协商”为政府部门与政协委员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是很好的工作载体和交流方式。委员们从做活沈家门渔港文化出发,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我们将积极吸收采纳,进一步建设发展好沈家门渔港。

  夏凯慧说,全区政协委员要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增强主人翁意识,持续关注“渔港空间文化建设”以及文旅融合工作,深入助推,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重振沈家门渔港“十里繁华”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林洁  本报记者  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