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幸福邻里坊”里话幸福
上城区委书记与政协委员围桌畅聊
华剑波
联谊报讯 “深化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全域打造‘幸福邻里坊’社区共富综合体”是杭州上城区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区的首批标志性成果。
如何深入推进“幸福邻里坊”建设?日前,在上城区政协“幸福邻里坊,共富新典范—全力打造共富基本单元”“请你来协商·有事好商量”专题协商会上,区委书记章燕与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社区书记、市民代表围坐一圈,共同解码上城的“幸福”之道。
会前,区政协组成专题课题组,通过为期四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幸福邻里坊”建设情况。会上,区政协课题组提出突出党建统领,打造“红色坊”,增强幸福引力;突出居民主体,打造“自治坊”,提升幸福活力;突出资源整合,打造“服务坊”,深挖幸福潜力;突出“一社一品”,打造“文化坊”,厚植幸福魅力;突出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坊”,增添幸福动力等五方面建议。
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城区基层委委员朱盈化身主持人开启现场采访,并连线“协商驿站”,与各界代表人士一同寻找“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身边。”闸弄口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婷婷说,幸福就在邻里文化以及处处可见的红梅人的身影中。“幸福在一起。”在采荷二小校长吴树超的理解中,幸福就是搭建社区合伙人平台,把大家幸福地聚拢在一起。“幸福在路上。”湖滨街道民情观察员叶明珠期待通过“幸福邻里坊”,激发更多的人共同奋斗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如何擦亮“幸福”底色?委员们有良策。
“关键要有强大的运营能力。”区政协委员魏文锋建议,引进社会组织力量,让邻里坊活起来,让公益资源通过专业的社会组织向基层下沉,成为“幸福邻里坊”共富单元的补充力量。
“1138既是南宋建都杭州的年份,也是上城‘幸福邻里坊’‘1138’核心体系。”区政协委员徐跃峰建议,从精神共富层面构建“1138”人文“新乡愁”,即建设一所无边界的人文博物馆,勾画一张数字化人文行走地图,倡导“祖父孙”三代共学,打造宋韵生活八雅课程。
作为此次年度重点提案的领衔人,区政协委员孙益芳又带来了新的建议,构建良性互动治理格局,把社区还原为居民参与自治的生活与邻里空间;提高公共服务优质供给,汇聚社会机构、政府、基金会、企业等多元主体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要素,共同探索解决社区热点难点问题。
九三学社上城区基层委委员张末提出,要关注一些需求相对特殊的群体和个体,特别是“一老一小一特一困”。红梅社区居民代表宗熠带来了大家的呼声:社区剧院制定申请流程和具体要求,开放给小区居民,用于举办一些家庭聚会。
相关职能部门一一回应建议,并承诺将把委员们的建议融入“幸福邻里坊”建设推进当中。
副区长孔德君表示,将从治理格局更多参与、公共服务更接地气、文化传承更加生动三方面进一步优化“幸福邻里坊”建设。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军表示,将充分借鉴吸收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把“幸福邻里坊”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综合体。
“建言建在需要时,充分彰显了政协的担当作为。”章燕说,在全力打造“幸福邻里坊”的关键节点,区政协充分发挥“请你来协商·有事好商量”平台作用,帮助党委政府多视角多层次发现问题,凝聚社会多维度多领域共识,帮助党委政府回应群众诉求、补齐工作短板。希望政协继续发挥独特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助力“幸福邻里坊”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典范,在高水平治理基础之上探索出可复制的机制模式。
区政协主席黄爱芳表示,区政协将继续发挥智力密集、渠道畅通优势,广集众智、广聚合力,在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工作共推、能量互赋中为深化基层社区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提升各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提供强大助力,为进一步擦亮共同富裕典范城区的幸福底色作出政协贡献。
通讯员 华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