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持续关注,18.5万新市民获得感满满
武义这个“新家”,真温暖!
陈玲 项玲慧
联谊报讯 “很感谢大家的帮助!”近日,从贵州到武义打工三年的杨斌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武义县政协委员、浙江今日律师事务所律师潘晓东的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武义的温暖。
2021年,杨斌因一场纠纷造成严重伤残,潘晓东及时对他开展法律援助。
“武义的外来人口大多来自云贵川地区,有针对性地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能让他们更好感受到城市的亲和力,愿意留下来,更能融得进。”潘晓东把目光投向更多在武义工作生活的新市民,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潘晓东关心关爱武义新市民的举动,是武义政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义县政协持续关注提升新市民服务水平,推动外来人员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1年,县政协紧紧围绕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实现‘兴城’‘聚人’‘共富’目标”要求,将“推进新市民集聚区建设”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并作为“请你来协商”活动的议题,以“把外来务工人员留下来、住下来”为切入点,组建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协商座谈。
经过4个多月的调研,“加快新市民集聚区建设”协商活动“请”来了13家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开展面对面协商。
3个月后,“已出让地块拿出部分房源开展政策试水”“谋划工业功能区周边集聚区建设”等意见建议得到落实。
“近年来,武义关于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有力有效,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积分入学制。”在今年召开的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潘伟萍、吕艳等6名委员就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提交提案。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一直是武义政协委员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2021年县政协举办的“请你来协商”活动上,邹雪美委员提出“合理规划教育布局使新市民子女就近就学”建议,得到教育部门的回应,“加快教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相关建议以县政协会议纪要的形式提交县政府。
“教育部门在编制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因素,加强县城、金武新城、桐琴、泉溪等重点乡镇的学校布局研究。” “通过增加教师编制、实施学前劳动制教师等办法,增加教师数量,确保新市民子女公平公正入学。”……政府部门对委员们提出的协商意见建议逐条采纳落实,委员们的鼓与呼成为现实。
自县政协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以来,共有120多名新市民代表通过座谈、走访、发言等形式参与协商议政,表达意愿诉求。
“如何让武义这个‘新家’更温暖,要由外来人员自己说了算。”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畅通外来人员的话语渠道来切实增强他们对武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留下来”成为他们更好的选择。
“在打造更优质的硬件环境上下功夫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让‘包容、开放’成为武义的城市标签,让更多外来务工者在武义心有所属、长久深耕、安居乐业。”正如协商会上委员的倡议所言,武义县政协将不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作用,持续高度关注18.5万外来人口,为“再造一个武义工业”、实现共同富裕打造更好城市软环境。
通讯员 陈玲 项玲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