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为何闪闪发亮

  □陈荣高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最亮的是金星。金星亮,亮在哪里?

  亮在有个好环境

  走到开化县金星村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竖着的巨石,上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闪闪发亮的大字。村口公园小巧精致,与周边山水相得益彰。进入村口,是条香樟大道,枝繁叶茂的香樟树遮住了天空。两旁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仿佛天天都是喜庆的日子。

  村里每家每户是白墙黛瓦的楼房和宽敞整洁的院子,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草葱茏。村里,柏油马路宽阔整洁,除了树下的点点落叶,连一粒灰尘都不见。村旁有条马金溪,长年流淌着钱江源之水。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情缘。

  环境变了,变得那么靓丽。说变,源于2003年在全省展开的“千万工程”,经过村里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治,被确定为示范村的金星,开始美丽蝶变,曾经脏乱差的小山村变身为独具魅力的大花园。

  亮在有个好绿业

  金星村有棵银杏树,树龄已有千年,见证了村庄发展,留下了乡村记忆。

  据《夏氏宗谱》记载,族祖夏史烈为避黄河水患从河南南迁,行至金星地界,觉得此地风水不错,便将山上的一棵银杏树移栽于此,视其死活定人的去留。银杏树活了,家族遂定居于此,从此子孙繁衍,家道兴旺不绝。

  2006年8月16日,省委领导走进金星村,看到村口的这棵银杏树,根须外露,枝叶稀疏,已经不大有生机。他嘱咐村支书郑初一要保护好这棵树。经过一番抢救,这棵千年银杏树起死回生,真是“盛世心映夕阳美,老树逢春更著花”。

  银杏树象征着村庄的世代繁荣,金星村人开辟了一条银杏大道,种下一大片银杏树,建成银杏公园,还在300亩茶园中套种银杏树苗。同时,几十家农家乐、民宿、茶室、竹物馆开张。而今,来金星村拍摄、写生、观景的人络绎不绝,有时挤满了整个村子。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这就是新农村。”村民们沿着绿色产业走下去。金星的茶叶长于青山间,出产的龙顶茶品质特别好。现在,全村光茶叶这一项收入,每人每年就有一万多元。

  金星村还种植无花果树。十多年来面积不断扩大,经营方向不断拓展。原来经营木材生意的周平,转型经营无花果,成系列地开发出无花果酒、无花果香皂、无花果果脯等,把小小的无花果发展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大产业。

  银杏、茶树、无花果这“三棵树”,成了村民的发财致富树,村里的绿色经济搞得风生水起。

  亮在有个好支书

  新中国成立以来,金星村前后有三任村支书。1994年,34岁的郑初一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今天。郑初一认为,加强与村民沟通,是村干部的基本功,他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一事一表 ”的标准建立民情档案,并且每周有一日定时进行民情沟通,不管大事小事,一律全程服务。根据农村农时特点,他们率先在全县行政村中实行“村干部晚值班”制度,使得村委会办公室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村干部特别是郑初一成了村民最信任的人。村民之间有矛盾、对村干部有意见,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协调,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实现了70年零上访。

  那年,郑初一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烧”村庄建设规划。郑初一没有否定前任,而是在1977年规划的基础上,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制作了金星村未来的布局平面规划图。而今,人们惊奇地发现,时隔40年后完成的现场图,与大自然是何等的融合相生。

  要得到群众认可、拥护,党员干部必须恪尽职守、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金星村的干部绝对不承包村里的工程,全部走招投标的正规程序。”郑初一的话掷地有声,村里的一切项目公开公平,一切开支实行“财务三审制度”。

  金星亮了,整个村亮了,亮了生态环境,亮了绿色产业,亮了党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