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再加把劲儿

  □本报记者  陈红威

  产业互联网将互联网从消费端带入生产端,带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是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深化,也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叶正波在刚刚闭幕的省政协全会上提案建议,加快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浙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问题:

  1.产业互联网平台尚未形成规模。面向制造业的众多行业的功能服务平台还需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政、产、学、研、用”产业合作平台、系统集成商、软件、设备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及信息服务平台未形成规模。

  2.企业、行业之间“数据孤岛”尚未打通。制造型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数据的融合性和系统的集成性还有待提升。企业内部系统的数据源彼此独立、相互封闭,造成“数据孤岛”。细分行业云平台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间的数据汇集共享水平还比较低。

  3.行业管理模式与互联网下的新模式不相适应。现有制造业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与“互联网+产业”新模式存在不相适应,互联网下的消费端、销售端、生产端、生产要素供应端等多环节闭环管理机制和模式还尚未成熟。

  4.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基础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集成软件研发能力、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和平台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议:

  1.加快制定产业互联网发展顶层设计。在《浙江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互联网平台等内容的全省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谋划。做好业务流程、系统互联、平台建设、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方面统筹规划,持续推进产业互联网平台与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供应物流、金融服务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互促共进,并加快产业资源数字化改造和平台化共享。

  2.重点建设一批产业互联网基础平台。培育提升一批行业互联网平台,加大与华为、航天科工、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合作,培育发展一批基础平台;培育壮大家电云、纺织服装云、汽车云、五金云、塑机云、模具云等一批行业级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平台的资源网络协同能力、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行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鼓励龙头企业、电商平台以产业互联网的理念转型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

  3.大力提升产业互联网平台运营能力。提升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汇聚能力,提升产业互联网平台间的交互能力,构造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系统。加强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和自动化、行业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构建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模型,加强产业数据清洗、整合和规范,提高产业数据信息服务能力。完善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支持平台有效整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数据资源,鼓励平台加快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开发模块化、低成本、快部署的应用服务。

  4.推进产业设备数字化改造提升。提升产业设备数字化基础,制定产业设备入网的考核制度,细化工业设备入网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加大产业设备改造的投入。支持具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与企业共同推广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共性标准,构建产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探索制定产业设备设施入网管理规范和市场准入条件。同时鼓励工业企业对内部网络开展以太网化、无线化、柔性化等技术改造。

  5.完善产业互联网平台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在工厂内部应用新一代网络技术,推动工厂内网络升级改造。升级重点功能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网络基础设施,推动网络提质降费,降低企业专线和数据流量资费。培育引进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工业APP开发企业,推动平台商、服务商与制造企业精准对接。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快产业互联网安全监测网络建设,推动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

  6.建立产业互联网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支撑,整合各类产业政策,形成合力,设立政府性引导基金、战新产业发展基金、扶持资金等,从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加大产业互联网的支持力度,促进培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