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明代天顺素三彩瓷船 2024年05月07日  朱积良

明代冥器素三彩瓷船

  □朱积良

  中国人死后使用陪葬品的习俗从夏商时期就开始了,陪葬的有人、动物、日用器物及金银玉器等等。战国到汉代,那些王公贵族死后都把生前用过的奴仆、器物一起下葬。汉后到唐活人陪葬之风开始衰弱,喜用各种陶狗、陶羊、陶壶、陶猪舍等作为陪葬。宋元开始又添加一些有祝福、祈求吉祥含义的冥器。1974年8月出土于浙江嘉兴冶金机械厂扩建厂房时一座明墓里的一件小瓷船,却十分罕见。

  此瓷船长16厘米,横6.5厘米,高11.3厘米。通体施黄白绿三色彩釉,釉不及底。底釉白里闪银(泛铅),呈色素雅。瓷船由上部的船亭和下部的船身组成,船身中宽,两头略窄,船头平直,舷下弧收,船梢后翘,开一小水孔,船底内凹,船首有活动舱板,板上塑立俑,舱内置宋钱11枚,船板上塑四角方亭两座,前亭内塑供案、供器和俑人等,后亭三面(左、右、后)封砌,其前塑一舵俑(已残)。全器塑描结合,施釉浅润,船上所塑的亭台、供案、祭俑和刻画彩绘的莲纹、云水纹、叶舟风帆等充满了浓郁的佛道色彩,置于船舱的宋钱(宋泉),寓意“金泉引路”,与叶舟风帆图纹前呼后应,象征为墓主引路,送行“一帆风顺”。与此器一起出土的“明天顺癸未”(天顺七年)(1463)墓志铭,为此三彩瓷船提供了确切纪年佐证,对研究明“空白期”彩瓷和民间葬俗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件素三彩瓷船,施黄白绿三色,尤其是施上了黄色十分大胆,因为在古代民间是不允许使用皇室专用黄色的。此墓或许是后人偷偷用黄色涂在死者的陪葬品上,来达到死者生前的某种奢望,实现一种满足感。古代人的思想非常朴素,认为人死后不是真正的死亡,还可能存在另一个世界,是亡灵去的地方,所以人死后要带着陪葬品。再从宗教的理念来看,人死后都向往去天堂,或者去西方极乐世界,到达美好向往的地方。大抵因为古代经常听到有关船的故事,船可以帮助死人复活、重生、远航,所以才选择了这件小瓷船作为陪葬品,意味悠长。这件素三彩瓷船现收藏于嘉兴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