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跨越时空的认同感 ——赏倪伟强的书法 2024年05月07日  陈荣力

  □陈荣力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倪伟强的隶书刚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国展的档次之高、要求之严和竞争之激烈,大家都知晓,因此倪伟强的此次入国展,是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总结和回视。

  与倪伟强接触得多了,读他的书法也有些时日,我总觉得有一个宏大的目标、一股强悍的动力、一腔不懈的追求,在召唤着他,鼓动着他,赋能着他。这个目标、动力和追求,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寻找跨越时空的认同感”。

  跨越时空不难理解,就是从古到今,汲取大师、名家的精华;夺古创新,煅塑脱颖于当下的风格。认同感就比较复杂了,至少可以作三个维度的解读:一是倪伟强自己认同自己,所谓“我心写我书”;二是书法界的认同,即“我有书法,书法有我”;三是时代的认同、历史的认同,这是最高的境界,相信也是倪伟强的使命和终极追求。

  难的还是寻找。广涉博览也好,研习参悟也好,出奇勤奋也好,既是寻找的过程和积累,也可视作一种途径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寻找中,倪伟强得以结识全国众多名家高手,其点拨、互动、赞赏,甚至引为同道、知己,这也是他被认同的又一个佳话。

  观赏倪伟强书法,我觉得一个最大的特质是古意足——雄崛虬劲、华滋旷达。倪伟强喜篆善隶。篆隶是较早出现的书体,相对于楷、行、草,古意也更浓郁。倪伟强书法的古意,既有书体本身的植入和生发,也有他对书法的独家解读和审美。而入手汉简、甲骨,用功《石门》《西狭》,取法于《平复》及秦汉草书等,更让倪伟强的这种古意,着商周金文之韵,沾晋唐遗墨之风,凝雄崛旷达之气。

  相比于古意足,线性强是倪伟强书法的重要依仗。书法说到底是线条的艺术,线既是点和面,也是内涵和空间。线性强,更是功底和修为的直接体现。从先前的粗率古拙,到后来的厚重自然,再到现在的探索打破篆隶与行草之间的壁垒,追求线条的质感和线性的强劲,已成为倪伟强的书写自觉,成为他书法语言的重要逻辑。

  倪伟强还擅写大字,这是颇见功力的。大字不是小的放大和膨化,而是一种气势、一种胸襟、一种升华,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擅写大字,写得好大字,既是倪伟强性格、眼界、实力、格局的使然,反过来也促进和强化了他小字的气韵、气度和气势。如此小中见大,大里见精,精上见妙,这对倪伟强是十分难得的,对整个书法界怕同样如是。